close

刊登於"雜誌 嬰兒與母親"  by楊志雄醫師

 

新生兒每一吋嫩白無瑕的肌膚,都代表新生命的喜悅!然而,每一百對父母中卻有一對無法享受這種喜悅,取而代之的是無止盡的憂心與愧疚,因為新生兒的臉上或身上出現了暗紅色難看的胎記,東方流傳它是「床母的印記」,西方說是「被天使親到」,現在醫學上有一個正式的名詞──「血管瘤」。到底該怎麼辦?該不該治療呢?

 

 

 

什麼是「血管瘤」?

    「血管瘤」是一種皮膚良性血管病變,在新生兒中並不罕見,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一個位置(內臟也有),大部分長在皮膚,看起來是暗紅色,好像草莓般,所以有人把它稱做「草莓記」。

    「血管瘤」的發生率為每100位新生兒有1〜2.6位,而且女性是男性的3倍。30%的患兒在出生時並不明顯,2/3在出生後1〜4週出現,大多數於2歲後開始逐漸消退,至7〜10歲時多能消失,然而20〜50%在消退後仍有微血管擴張、皮膚萎縮、疤痕等後遺症。

 

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分類

   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皮膚科楊志雄醫師皆說明,「血管瘤」屬於良性的,和基因遺傳無關,其形成原因及分類如下:

◎血管腫瘤:會突出於皮膚,界線明顯,是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所造成的血管瘤,通常會自行萎縮、消失。包括:

˙血管瘤(Hemangioma):狀似「草莓」,因此又稱「草莓血管瘤」。

˙毛叢狀血管瘤 (Tufted angioma)。

◎血管構造畸形:平坦型、不會突出於皮膚,界線不明顯,乃微血管擴張,使得動靜脈間微血管連成一片的血管瘤。包括:

˙葡萄酒色斑(Port-wine stain):通常不會自行消失。

˙鮭魚肉色斑(Nevus flammeus):又稱「燄色痣」、「天使之吻」(angel kiss),是鮭魚肉色或粉紅斑紋的血管瘤,通常是暫時性的,大多出現在頸背部、眼瞼和前額,多數會隨時間而自然變淡。

˙大理石母斑(Cutis Marmorata)。

 

「血管腫瘤」vs.「血管構造畸形」

  

血管腫瘤

血管構造畸形

出生時

30%不明顯

100%出現

男:女

1:3〜1:5

1:1

發生率

出生時:1〜2.6%

一歲時:10〜12%

0.3〜0.5%(國外資料),99%於出生時就顯現

病程及消退

增生→消退(2歲開始逐漸消退)→消失(7〜10歲時多能消失)

逐漸增大或擴展,不會自然消失,隨年齡增加可能逐漸加深、甚至突起

原因

內皮細胞增生

內皮細胞正常,微血管擴張

 

為什麼多數「血管腫瘤」會自行萎縮、消失?

「血管腫瘤」是微血管構成的,因微血管很細小,血液在裡面流動較慢,所以可能會發生栓塞,有些血管瘤便會因而缺血而自行萎縮。

 

血管構造畸形最常見的「葡萄酒色斑」

    根據國外統計,「葡萄酒色斑」在新生兒的發生率為0.5%;然而根據國內長庚醫院1998年的統計(目前最新資料),國內新生兒患有「葡萄酒色斑」的比率高達3.9%。多發生於臉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,且隨年齡增加,顏色會逐漸加深,表面甚至會更突起,不會自然消退,極少數合併神經或眼睛病變。

    楊志雄醫師則特別指出,「葡萄酒色斑」患者在30歲之後,有2/3會由平變凸,且碰撞易出血,也可能有不正常破皮現象,此時要做切片檢查,以排除惡性化的可能性(機率非常低)。

 

血管瘤的危險性

    楊志雄醫師表示,一般而言,「血管瘤」並不會造成生命上的危險,主要的困擾是影響外觀。然而有以下情狀則需注意會有些危險性:

    突的「血管腫瘤」:少數長在眼瞼、鼻子、嘴巴、肛門周圍的血管腫瘤,有可能造成寶寶視力、呼吸、吸吮、排便功能的障礙,甚至因為外傷而出血。有些會生長在肌肉、內臟、顱內,其症狀與位置有很大的關係。較大的血管腫瘤因血流量大,可能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而導致心臟衰竭;也可能破壞血小板,引起血小板過低而容易出血,或出現「溶血性全身紫斑」,可能會造成生命危險,因此必須及早處理,並做腦部檢查。

    平的「血管構造畸形」:若長在以下部位需注意其危險性:

˙長在眼皮及額頭,當心青光眼:還需注意癲癇、智能不足、麻痺等神經症狀。

˙長在背部,當心脊椎問題:可做X光、電腦斷層、核磁共振等檢查。

˙長在手腳,當心骨骼、肌肉問題:長的那一側會有不正常增生的問題,肌肉易肥厚、骨頭會比較長,所以容易有長短手、長短腳、脊柱側彎等問題。

紅色烙印,嚴重影響身心發展

典型的「草莓血管瘤」(草莓記)出生時不很明顯,但會隨年齡而慢慢出現或變大,通常在4、5個月時變化最快,6個月時變得最大,大多會在一兩年內消失。

    根據統計,約83%的血管瘤發生在頭頸部,造成病患外觀上的困擾及心理的自卑!此外,新生兒皮膚血管瘤的發生率為1〜2.6%,而依照內政部公佈的資料,民國95年的新生兒大約20萬人,也就是說,當年至少有2,000位血管瘤寶寶誕生,保守估計,18歲以下青少年為血管瘤所苦的人數為36,000人。血管瘤雖然可以治癒,但治療時間耗時且花費動輒數十萬,許多家庭不得不放棄積極治療,造成許多患者自卑、逃避人群的狀況。

 

如何治療?

    楊志雄醫師則認為,突起性的血管瘤觀察即可,如果到了上幼稚園或小學前仍未消失,因會影響外觀及自信,可於此之前再來治療;但若影響視力或其他功能,或嚴重影響外觀,就必須積極治療。

    目前醫界治療突起性的草莓形血管瘤,通常採用「複合式治療」,也就是結合手術切除、脈衝染料雷射、注射類固醇或硬化劑、冷凍治療等幾種方法;至於平坦型的葡萄酒色斑,則最常使用脈衝染料雷射做治療。

    脈衝染料雷射,由於其波長較長,穿透皮膚深度較深,而且雷射光束只針對血管內含氧血紅素吸收,因此能完整加熱血管進而破壞皮膚內異常增生的血管,而不傷害其他皮膚組織,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,可說是目前最有效且安全的血管雷射。

    治療效果與治療的方式,和血管瘤的性質、位置、大小都有關係,需由專業醫師來評估及治療;若血管瘤的範圍較大,也必須做相關部位的檢查,以免疏漏其他重大問題。

  

「血管瘤」的治療方法

種類

治療方法

血管腫瘤 

    手術切除:會影響到視力及呼吸等的血管腫瘤必須切除。缺點是有麻醉問題、術後傷口醜陋。

    冷凍治療(乾冰、液態氮):會抑制細胞增生,可使腫瘤消退。缺點是要治療很多次、很痛、破皮或潰瘍,常讓患者做一次之後就卻步。

    類固醇(口服、注射):一樣會抑制細胞增生、使腫瘤消退。缺點是會出現變胖及月亮臉等類固醇常見的副作用。

    注射硬化劑:把血管塞住,造成血管萎縮。缺點是會痛。

    脈衝染料雷射:運用雷射光破壞皮膚內異常增生的血管,不痛、無傷痕。缺點是需要進行較多次數、價格昂貴。 

血管構造畸形 

    化妝品、蓋斑膏:只是暫時遮蓋。

    脈衝染料雷射: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 

 

「血管腫瘤」、「血管構造畸形」均適用的「雷射治療」原理簡介

◎運用雷射光之「選擇性光熱療法」:

˙最適當的595nm光源由「血液」中的「含氧血紅素」(OxyHemoglobin)吸收。

˙在目標物中將光能轉換成熱能。

˙目的:破壞血管但不傷害周邊組織。

◎脈衝染料雷射治療血管病變: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Dr. Mitchel P. Goldman(1993)針對49位葡萄酒色斑的患者研究報告顯示:

˙平均年齡2歲的兒童,採用染料雷射治療改善達七成的平均雷射次數為3.8次;而10歲兒童治療後改善七成的雷射次數為6.5次。顯示越早接受雷射治療,治癒機率越高。

˙最近的研究指出,新生兒出生一週後即可開始接受染料雷射治療,小於1/3的臉部病變,經過10次治療其治癒率可達85〜90%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tty 的頭像
    kitty

    愛上三寶貝

    ki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