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刊登於"雜誌 嬰兒與母親"  by楊志雄醫師

 

新 生兒每一吋嫩白無瑕的肌膚,都代表新生命的喜悅!然而,每一百對父母中卻有一對無法享受這種喜悅,取而代之的是無止盡的憂心與愧疚,因為新生兒的臉上或身 上出現了暗紅色難看的胎記,東方流傳它是「床母的印記」,西方說是「被天使親到」,現在醫學上有一個正式的名詞──「血管瘤」。到底該怎麼辦?該不該治療 呢?

 

 

 

什麼是「血管瘤」?

    「血管瘤」是一種皮膚良性血管病變,在新生兒中並不罕見,為嬰兒時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,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一個位置(內臟也有),大部分長在皮膚,看起來是暗紅色,好像草莓般,所以有人把它稱做「草莓記」。

    「血管瘤」的發生率為每100位新生兒有1〜2.6位,而且女性是男性的3倍。30%的患兒在出生時並不明顯,2/3在出生後1〜4週出現,大多數於2歲後開始逐漸消退,至7〜10歲時多能消失,然而20〜50%在消退後仍有微血管擴張、皮膚萎縮、疤痕等後遺症。

 

血管瘤的形成原因及分類

    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皮膚科楊志雄醫師皆說明,「血管瘤」屬於良性的,和基因遺傳無關,其形成原因及分類如下:

◎血管腫瘤:會突出於皮膚,界線明顯,是內皮細胞異常增生所造成的血管瘤,通常會自行萎縮、消失。包括:

˙血管瘤(Hemangioma):狀似「草莓」,因此又稱「草莓血管瘤」。

˙毛叢狀血管瘤 (Tufted angioma)。

◎血管構造畸形:平坦型、不會突出於皮膚,界線不明顯,乃微血管擴張,使得動靜脈間微血管連成一片的血管瘤。包括:

˙葡萄酒色斑(Port-wine stain):通常不會自行消失。

˙鮭魚肉色斑(Nevus flammeus):又稱「燄色痣」、「天使之吻」(angel kiss),是鮭魚肉色或粉紅斑紋的血管瘤,通常是暫時性的,大多出現在頸背部、眼瞼和前額,多數會隨時間而自然變淡。

˙大理石母斑(Cutis Marmorata)。

 

「血管腫瘤」vs.「血管構造畸形」

 

血管腫瘤

血管構造畸形

出生時

30%不明顯

100%出現

男:女

1:3〜1:5

1:1

發生率

出生時:1〜2.6%

一歲時:10〜12%

0.3〜0.5%(國外資料),99%於出生時就顯現

病程及消退

增生→消退(2歲開始逐漸消退)→消失(7〜10歲時多能消失)

逐漸增大或擴展,不會自然消失,隨年齡增加可能逐漸加深、甚至突起

原因

內皮細胞增生

內皮細胞正常,微血管擴張

 

為什麼多數「血管腫瘤」會自行萎縮、消失?

「血管腫瘤」是微血管構成的,因微血管很細小,血液在裡面流動較慢,所以可能會發生栓塞,有些血管瘤便會因而缺血而自行萎縮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itty 的頭像
    kitty

    愛上三寶貝

    kit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